社會劇烈變化,生活方式及價值觀也將隨之變化。今后,我們將迎來怎樣的未來呢? 讓我們來看一下「SINIC理論」所描述的過去、現在及未來。
該理論將14世紀的社會定位為“農業社會”,并認為“工業社會”與之交錯存在。如對工業社會進一步細分,就能將其分為:手工業社會、工業化社會、1870年后的機械化社會,以及進入20世紀后的自動化社會、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期的信息化社會等五大階段。
尤其是20世紀,是機械化社會、自動化社會、信息化社會三個階段急速轉型的100年。然而,在形成工業社會最終階段的信息化社會之后,預計將從2005年起出現“最合理化社會”,隨后將從2025年起轉型為“自律社會”。而現在的日本,正處于即將從信息化社會進入“最合理化社會”的階段。
工業社會使人類得到了物質上的富足。但另一面,能源、資源、食物、人權等各種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直接遺留了下來。預計在最合理化社會中,將會解決這些遺留課題,而社會價值觀也會從追求效益及生產力的工業社會價值觀,逐漸轉換為進一步追求人生幸福與精神富足的價值觀。
歐姆龍將憑借獨創的技術,在“個人與社會”、“人與自然”、“人與機械”保持平衡又互相融合的最合理化社會中,繼續為之做出貢獻。